帐号: 密码: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闀囥佽閬?>>绾㈠満闀?
 
 

【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位于广东省莲花山余脉的大南山腹地,东经116°19,北纬23°07。距汕头市约70公里,东邻两英镇,西与普宁市下架山镇为界,北连仙城镇,南接雷岭镇,西南与惠来县接壤,距惠来县城约20公里。辖区内东高西突,南北为下山陡陂,中部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山地丘陵区,全镇总面积85.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84445亩,耕地面积3676亩。红场镇政府所在地位于辖区中心的苏林村附近。辖下有32个自然村,设置24个行政村,村落分散,东西两端村(居)相距近35公里;2008年现有总人口31647人,总户数5376户。全镇设党(总)支部32个,现有党员728名。 

交通运输

红场镇的交通以连接广汕公路的省道235线司神公路、水潘公路和红四公路为主干,境内公路和村道总里程81.96公里。多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行政村通水泥路建设已于2009年全面完成,较好的解决了老区“行路难”的问题。

     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红场自然资源丰富,辖区内矿藏较多,主要矿藏有钛铁矿、钨矿、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等,蕴藏量大、质量好,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和发展前景。土壤属赤红壤和沙红壤,分布在大南山系高丘地带。
  (2)水资源。红场的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约1800—2100毫米,由于地势较高,落差大,水力资源蕴藏量大。目前境内已建小二型红场水库一座,总库容1900万立方米,利用落差分三级发电,总装机容量0.7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300万千瓦时。
 
    历史沿革
 
    红场镇原称石船,因境内叠石村附近有一岩石似船而得名。1961年,为纪念革命旧址“红场”而改称红场。宋元代属新兴乡。明、清至民国初属黄陇都。民国10年(1921)起属潮阳县第九区。民国22年属南山移垦区,民国24年属南山管理局。1950年属潮阳县第十区,1952年属第十三区,1956年成立石船乡,1958年称红场人民公社,1959年改为石船人民公社,1983年为红场区,1986年撤区建镇改为红场镇。现下辖四溪、金埔、苏明、潘岱、叠石、白坟、峰厝、高桂、大陂、大溪坝、中村、老村、后蔡、铁蜂胡、审者、大輋、水头、水美、虎空、林招、仙田、伍田、巫字23个村民委员会和苏林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革命斗争史及革命遗址、旅游资源
  
   红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二战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于此。1931年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此召开。著名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同志先后在红场点燃革命烽火,指挥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战火纷飞和革命形势发展如火如荼的二战时期的大南山革命苏区,红场镇的工农子弟兵和革命群众,为了党和革命事业的胜利,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一次次抗击国民党反动军队对苏区的进攻,用鲜血和生命誓死保护苏区红色政权,一直坚持到1935年大革命失败。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扑灭革命火种,对苏区群众实行血腥镇压,采用“空室清野”政策,驱赶群众离开苏区,群众被迫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历史上惊现了惨绝人寰的“破南山”。在此期间,由于流亡在外的群众居无定所,贫病交加,三年回乡后,苏区近万人口锐减一半以上,家室成为废墟,田园到处荒芜,苏区群众为革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史料记载,红场区域内,为革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867人,被反动派杀害的干部群众752人,被烧毁的房屋5000多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潮阳、普宁、惠来三县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利用大南山的优越条件,在大南山上建立了潮普惠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屏障的前哨。1928年3月至10月、1930年10月至1935年6月,东江特委机关曾两次驻留在这里。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这里指导过革命斗争。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35年,坚持了8年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斗争,打击了当地的地方反动势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一部分正规军,有力地配合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历史功绩永远不可磨灭,青史长存。
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地缘关系和政治、经济、人文条件的地区,斗争风起云涌,人民前仆后继,在极其困难、艰险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斗争,红旗不倒。大南山上特别是红场镇的革命文物十分丰富,每一个革命迹地,都有一个动人的革命斗争故事,每一个革命斗争故事,都是一份极其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些革命迹地,近年大都经过修茸,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在艰难的革命岁月中,革命志士在红场留下了大量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众多的革命遗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老区建设的座右铭;著名的革命遗址有红场广场、红宫、彭湃石洞、红军医院、闽粤赣三省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潮普惠县苏维埃政权旧址、东江特委旧址、彭杨军校、石刻标语等重点保护革命文物。其中红场广场、红宫、石刻标语被广东省列为重点保护革命文物。后来在境内修建的革命历史纪念碑和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汕头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解放后,红场被评为二战时期老革命根据地
        2008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54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5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83万元,农业产值5070万元,完成工商各税107万元,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1440元。
 
主要革命遗址和旅游资源有:
 
大南山红场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大陂村前的飞鹅山下,系1931年春,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共同开辟的,面积1400平方米。广场东南侧一块圆台形巨石作红军阅兵台,石上刻有“巩固苏维埃政权”七个大字。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在1931年5月17日至23日召开的东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宣布,将该地命名为“红场”。后又建起戏台、球场、秋千场。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时,球场、秋千场被烧毁。1962年至1963年,人民政府拨款在阅兵台上修建一个四角亭,按原状恢复建戏台。197812月,被广东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特委办公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迭石村。东江特委机关曾于1928年3—10月和1930年10月一1935年6月两次驻留在迭石村,借用民房50多间。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先后在这里指导过革命斗争。办公地点分别设在该村江木进、江之有、江金里三家四间房子办公。总机房、厨房和印刷厂设于江金里的家中。东江特委机关进驻之后,一段时期成为指导东江地区和各根据地开展革命斗争的中枢。特委机关设立在该村的总机、厨房、印刷厂和招待所等于1932年4月被国民党张瑞贵部烧毁。1962年至1963年,潮阳县人民政府按原状重建。
 
大南山红宫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林招村三房祠。1929年至1930年,红军第47团、潮阳县革命委员会、红军第16师军事政治学校第4分校先后于此设立或设址。该祠外墙粉刷红色,故名红宫。1929年7月中旬,潮、普、惠三县工农革命军团及模范赤卫队员在此联合建立47团;1930年6月潮阳县革命委员会在此成立,刘大刚任主席,方思琼(方方)任秘书长并兼任县团委书记。红宫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被国民党烧毁,成为一堆废墟,1962年至1963年,潮阳县人民政府重修。1978年12月,由广东省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闽粤赣苏区党代会旧址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大溪坝村余氏祖祠,该祠坐西南向东北,前临大溪坝溪。全祠有一厅一拜亭四房一天井。祠堂大门上有“余氏祖祠”四个大字。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砖石泥木结构。193010月末至11月初,中共中央南方局派李富春、邓发等在这里召开闽、粤、赣苏区第一次党代表会议,方方担任大会秘书长,选举邓发为书记。1932年后该祠被国民党张瑞贵部队焚烧,1950年依照原貌重建。
 
红军医院
 
    位于红场镇大溪坝村东北面1公里处,系一天然石洞。该石洞由花岗岩巨石覆盖而成,从东北向西南倾斜,俗称“老虎洞”,洞内面积200多平方米,人工砌石分为四层平台。 1931年初,东江特委西南分委辖潮、普、惠和海、陆、惠、紫地区的红军一团和二团,为治疗伤病员而在此洞建立红军医院,名叫“西南红军医院”,简称“红军医院,”主任戴雨医院,能做截肢手术。 2000年元旦,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同志到红场瞻仰革命烈土纪念碑,视察了当年革命迹地,题“红军医院”四个大字,现已刻于红军医院门前大石上,为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红场旧址的飞鹅南麓,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水泥结构,通高10.2米,其中碑座高2.28米。碑体为正棱柱体,高度7.92米,下截面边长2米,上截面边长近1米。碑的顶端有浮雕的五角星。碑文是:“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为纪念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于1963年12月21日落成。1988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广东省重点保护纪念碑,保护标志嵌于碑座。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为纪念日,潮普惠3市(县)各界代表聚集纪念碑前举行悼念活动。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为了缅怀当年彭湃、邓发、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一座结构严谨,外观庄重,分为四大展厅,建筑面积达1117平方米的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开馆。该馆被汕头市定为爱国主义基地,馆名“潮阳市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字由原广东省林业厅厅长郑希同志所题。该馆每年接待参观学习达2万多人次。
 
红军修械厂
 
  位于潮南区红场镇虎白坟村,1930年春,红军第47团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封锁大南山的阴谋,选定了距红场仅有200多米的“山猪坑”石洞为址。其洞四周高山环绕,由无数石头堆叠长约三华里,形成宽可容纳几十人住宿及工场的天然石洞。洞口有块天然的“叮当石”,如果陌生人入洞,踩上此石,便会发出叮当的声音,部队闻讯,便可沿石洞安全撤退至惠来县属的陇头坑。部队和群众称它为“摇铃洞”。该厂厂长马雄(普宁人),带领吕春江(红场大輋人)、清河(客家人)坚持修械。厂内有车床2台,还有虎头钳、大锉等工具,他们想方设法从前线运来花机枪、曲尺、驳壳、步枪等残破枪械,夜以继日,忘我抢修,然后由民兵分头掩蔽运往前线,仅三年便维修枪械数以千计。该厂人员和官兵、群众同甘共苦,鱼水相依,至1933年夏,该厂随红军部队转移而搬迁。
 
 
红军被服厂
 
  位于虎空村罗厝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驻扎大南山红军部队曾在龟山湾、下厝仔、牛角丘、虎空、高桂等村先后设立红军被服厂。1930年夏,该厂在龟山湾雷厝祠开办,拥有缝衣车30多架。1931年,国民党毛维秀部“围剿”大南山时,该厂转移到红场虎空村罗厝祠,拥有缝衣车38架。工人有陈虎(下厝村人)、林妈佑、林水强(老村人)、林添德(中村人)等30多人,其中有女工少卿(海丰人)等3人。该厂的负责人是少卿的丈夫(不明姓名,后被诬为AB团成员而遭杀害),总务翁达三,调拨员罗仁英。布料主要是“民主蓝”,由地下党组织通过商人从外地购进,该厂主要制作军服、军帽、绑腿、军袋和五色彩旗等。其时,从外地运来布料时,藏于石洞。工人团结、紧张、务实、勤劳,夜以继日,不误时机为红军提供给养。1932年春,张瑞贵疯狂“围剿”大南山,该厂工作人员均安全撤退,缝衣车全部被劫,同年农历十月初五日,厂址被国民党军焚毁。
 
 
彭杨军校
 
  中共东江特委于1929年秋在八乡山创办军事政治学校。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在大南山创办了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1929年8月30日,彭湃、杨殷(中央军委军事部长)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东江特委为纪念革命先烈,决定改名为“彭湃军事纪念学校”(简称彭杨军校)。1930年秋,彭杨军校随东江特委转移到大南山,第四分校合并彭杨军校。军校这一时期常驻牛角丘和林招,校长朱炎、陈荣安(后),教官韩汉阳、董良史等,最盛时期有300多学员。军校下属机构有学生连——培养担任连、排、班干部;特别队——培养各区、乡村赤卫队领导;少年先锋队——培养各区、乡、村儿童团领导;吹号班——培养各部队号兵。还有一支10来人的妇女队。第一期毕业学员40多人,第二期100多人(其中女生10多名)。1932年4月,军校与其他部队配合参加打“陈叮冬”战斗,军校最先占领主峰牛牯尖,予敌以沉重打击,是役取得很大胜利。1934年,革命低潮,军校在五福田遭强敌包围,损失较大,后合编于红二团。
 
 
东江特委党校
 
  于1928年1月创办,校党委书记刘锦汉。1931年1月,曾于叠石村开办政治训练班,分期培训区委委员和乡村党支部书记以及区、乡干部。对加强粤东地区党的建设和巩固苏维埃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2年4月党校停办。
 
 
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江特委和潮普惠县委组织翁千(潮阳成田镇后坪村人,1933年牺牲)等人,在大南山交通要道和革命场所的大石上,冒着生命危险,呕心沥血,镌刻革命标语,至今尚存三十五石、五十七幅、四百六十一个字。其中有“巩固苏维埃政权!”、“实行建设工作!”、“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工农兵团结起来!”、“反对军阀战争!”、“武装暴动胜利万岁!”等。在整个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各种标语口号千千万万,但据党史部门收集、整理,石刻的革命标语,只有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1978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群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场戏台及赤花剧社
 
    1930年秋,中共潮普惠县委、苏维埃政府在大南山把“白话剧队”改为拥有30多人的赤花剧社,址设于红场戏台。社主任刘育民(东江特委宣传部长)。1931年春,红场戏台的茅草屋顶遭敌烧毁,烧后改盖为铅板顶。敌军又把它烧成铅块,剧社发动军民改盖为钢筋水泥的屋顶。剧社在对敌斗争中成长壮大,他们除在红场戏台演出外,还经常巡回于根据地各村宣传演出。白天,到群众中访贫问苦,帮助群众抢种抢收,宣传党的政策,是一支边演出边战斗的轻骑队。剧社演出的节目,多数取材于群众生活,如《骗先生挨砻》、《盲人娶哑妻》、《平江潮》、《广东暴动》等,还有传统剧《临江楼》、《双玉鱼》、《滴水记》、《食红杏》等,这些剧目深刻揭露地主官僚罪恶,反对封建迷信和买卖婚姻,它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斗志,预示着光明的未来。1932年3月,国民党反动师长张瑞贵率部与潮普惠地方团队、地方恶霸还乡团分路围剿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赤花剧社全体人员离开剧场,走上战场。他们投入硝烟滚滚的战斗,少壮者参加红军上战场,英勇杀敌。参加宣传队的女同志也活跃于前线和敌后,女队员碧华(海丰人)后来成为“八女就义”中的英烈。社长刘育民也为保卫根据地血洒大南山,可歌可泣。
 
英雄石洞
 
  又称彭湃石洞,位于潮南区红场镇潘岱村西北面约200米处。在海拔523米的“白虎头岭”中,有一天然石洞,洞口近似三角形,由两块巨石顶端相靠而成。1928年2月,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同志率兵攻占惠来城,后撤往大南山区,在潘岱村石洞住了近四个月之久,坚持隐蔽,领导指挥大南山革命斗争。由潘岱会执委林娘圆送饭和递送情报。解放初,该洞遗有彭湃办公的石砚一个,现保存于海丰红宫展览馆。1981年,石洞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潮阳市扶贫工作队进村后,协助党支部组织干群对石洞环境进行修葺,使崎岖不平、宽窄不均、险象丛生的石洞修葺成进出通畅、呈现原来历史风貌的革命迹地。由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亲笔题写“英雄石洞”,镌嵌洞前,石刻简介与其交相照映,熠熠生辉。1997年12月下旬,全国战斗英雄麦贤得和夫人“模范军嫂”李玉枝在中共潮阳市组织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翻山涉涧,到此瞻仰。
 
潮普惠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
 
  位于大陂村。1930年11月,根据闽、粤、边区党代会议精神,潮、普、惠三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大溪坝石狮埔举行,时间7天,大会宣布潮、普、惠三县合并,成立中共潮普惠县委,选陈醒光为书记,陈开芹为组织部长,林锦梅为宣传部长。同时成立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选出政府委员十七人,其中常委5人,主席方光庆,副主席刘大刚。县委机关及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办公地点均设在大陂村杨氏祖祠。该祠后来被张瑞贵部队烧毁,成为废墟—片。1958年被改建为平房。
 
石船
 
   石船位于白坟至潘岱路中段,是一块形似航船的天然大石,船头、船尾、船身、船舷无不惟妙惟肖,红场曾因此而名石船。
 
广东大南山(省级)森林公园
 
    2003年,广东省作出了创建林业生态县的决定,潮南区政府为此制订了创建林业生态区的方案,将建设森林公园作为区委、区政府创建生态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区公益福利重点建设项目。2004年初潮南区林业局配合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对该项目进行总体规划于2月至3月初完成有关资料收集;3月初至4月中旬完成外业调查和内业统计工作;6月中旬完成了《广东大南山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广东大南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评审等工作,并上报省林业局审批。6月29日,省林业局批复同意建立广东大南山森林公园(省级)。广东大南山森林公园位于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红场镇、两英镇范围,并涉及陈店镇部分林地。规划总面积为3677公顷其中红场镇部分1584.6公顷,公园北邻仙城镇,南靠红场镇,东近两英镇。距离潮南区政府所在地22公里,距离汕头市区58公里。公园内有丰富的地文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天象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等。
 
 
红场水库
 
红场水库横跨苏林、审者、中村等7个村,总库容1800万立方米,分三级电站发电,总装机容量0.74万千瓦,年发电量2300万千瓦时,并网发电。水库中遍布大小岛屿,丛林苍郁,水美鱼肥,可乘船兜风、寻幽探险、捉鱼,也可烧烤、游泳。
 
 
鱼跳瀑布
 
鱼跳瀑布位于林招路口桥下,落差近30米,水流劲急,气势磅礴,时有鲤鱼、鲮鱼逆水跳跃,故名鱼跳瀑布。瀑布下水冲成潭,汇成一小溪顺山势逶迤而下,水清见底,瀑布边有一片平地,是写生、烧烤、玩水的好去处。
 
 
社会经济现状
 
    红场镇政府所在地位于辖区中心的苏林村附近。辖下有32个自然村,设置24个行政村,村落分散,东西两端村(居)相距近35公里;2009年总人口31630人,总户数5651户。全镇设党(总)支部34个,现有党员788名。
解放以来,红场镇在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老区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多年来,红场镇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特别是能源、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各级有力帮助,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好的提高,老区的落后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1、工农业生产方面
  2009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352万元,而1952年和1978年分别是114万元和460万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19万元,而1952年和1978年分别是147万元和51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217万元,而1952年还没有工业企业,1978年的工业总产值仅有104万元,农业产值5402万元,而1952年和1978年分别是147万元和410万元;完成工商各税123万元,而1952年和1978年分别只有1.02万元和8.07万元;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1550元,比1952年和1978年分别增加1539元和1460元。
2、能源方面
  主要是电力供应,据调查,解放初的1952年,红场镇还没有电力供应。1990年,全镇27个行政村也只有15个村架接高压输电线路。在上级党政和电力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红场镇最后一个无电行政村铁蜂胡村在上级帮助下,投入80多万元,架接供电线路,同时积极对有关村居实施低压线路改造,使全镇实现村村通高压线路,确保全镇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的正常供应。
3、通讯方面
  1952年,全镇各村都没有电视电话,1990年红场各村虽然已全部通电话,但都是通话效率低且由人工操作的磁石电话,用户少,只有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驻镇各单位通讯使用,当时全镇还没有手机用户,电视用户也极少。至目前,全镇已实现电话程控化,电话用户达到3287户。同时全镇还设有移动电话基地站6个,小灵通基地站5个,移动电话覆盖率达80%左右。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30%,未通有线电视的村,群众大多数自设接受器,目前全镇电视普及率达65% 以上。
4、交通方面
  1952年,全镇只有靠近司神公路的林招、伍田村附近有公路,其余各地都是崎岖的山村小道。至1990年,全镇公路主干道司神路、水潘路、红四路已基本通车,但境内还没有水泥和柏油路。1999年至2000年,红场镇响应省“村村通公路”的号召在上级支持下,投入140多万元完成村村通汽车工程,使全镇公路总里程达81.96公里。1993年以来,各级党政对老区的公路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对司神公路、水潘公路、红四公路、红惠公路的实施改造和建设,各行政村也实施了“村村通”水泥路建设。
5、教育方面
  1952年,红场还没有设置初级中学,教学点只有14个,完小只有9所,教室大都是各村的祠堂和民房,1990年,全镇已有22个教学点,完小学18所,初级中学一所,但各所学校大体属危房校舍。近十多年来,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红场的教育事业给予大力的关心和支持,尤其是近四年来,省老促会帮助老区小学实施改造,各级支持资金730万元,新建14所小学。红场中学教学楼在各级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投入130多万元,已完成施工任务,并于去年下半年竣工交付使用。目前全镇1所初级中学,19所小学已全面告别危房校舍,实现教学楼房化。据调查,目前全镇在校学生人数5311人,其中小学生4506人,初中生805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较大提高,小学入学率达99.1%,初中入学率达83.1%,普九巩固率达到23.1%。
 
特色产业
  红场镇是纯农山区镇,主要支柱产业是果林业,主要品种有青梅、杨梅、茶叶、油茶以及龙眼、李、油甘、橄榄等,近几年来,红场镇大力引进高值优质的品种进行嫁接改良,并因地制宜开发速生丰产林,进一步提高了果林业生产的效益。
 
1、青梅
  红场镇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全镇山地属半山丘盆地结构,地面平均标高180--250米,土层深厚,土质肥深,可耕性良好。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摄氏18--22度,12月至1月份平均气温17℃—14℃,是青梅开花结果的良好气候环境,并且雨量充足,水源充足。红场镇青梅种植历史悠久,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曾是普宁、惠来等地青梅品种供应区。目前青梅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年产量达750吨。现有青梅品种以白粉梅、台湾软枝大粒梅为主。广大村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加上近年来镇党政领导的重视,不时组织到外地学习参观,请技术人员、专家指导,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完善,为发展青梅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2、杨梅
  红场镇青梅种植历史悠久,由于种植果树历史长年代久,品种质量不佳,老化,管理技术落后,粗放等原因及市场不可预测因素的共同影响,影响种果积极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采收上市等各个环节下大力气,使产品产量高、价格高、收益高。因此,要发展好红场镇的果林业,关键的一步是改良现有栽种果树的品种。
  1998年冬季,镇林业站从普宁引进了“大粒杨梅”植株100丛(均种于营养杯中),分别分发给大輋、苏林、水头、迭石、虎空、乌头厝等村种植户种植,并通过大力推广嫁接,现全镇“大粒杨梅”种植面积已达500亩以上。近年来已有种植户开始收获上市销售,该品种表现为果实粒大,果顶有明显环形沟一条,单果重30克以上,味清甜,糖度高,核中,产量高,果肉硬度大,耐贮运,采摘1天后仍可上市(普通杨梅需要即日采收即日上市),适于鲜食和加工,是一个品质优良、商品性状较好的品种。
 
 
3、茶叶
  红场种茶有近百年的历史,茶叶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民间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及制作技术经验,茶叶产品一度极为畅销。但由于多年种植品种退化、管理不到位、加工技术较为落后等原因,近年来红场茶叶生产效益低,群众种茶、制茶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老区经济发展,近年来,红场镇大力引进优质“铁观音”茶对原有茶园进行改良,并计划建设高标准的茶叶加工厂,购置先进制茶机械,提高工艺水平,改进包装技术,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效益。目前,全镇优质“铁观音”种植面积已达200亩。
4、速生林
  红场镇速生林示范基地位于我镇佳溪村山地,占地面积500亩。红场镇速生林示范基地是2007年市老区山区工作会议扶持老区种植项目,计划总投资36.3万元,由汕头市扶贫办负责总投资的2/3、潮南区林业局负责总投资的1/3。2007年4月份由造林公司带资28.5万元进行造林种植,利用佳溪村500亩荒山清理整地后建设高标准速生丰产林示范基地,种植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新兴优质造纸用材林木“巨尾桉”。2007年8月底抚育期满,并经汕头市扶贫办验收,达到预期设计要求。